他從中國向外走去,輾轉各國,從未放棄對學術高峰的攀登;他于新一代學子前伫立,教書育人,新的棟梁便從此處走出。在一路求學中,他不懼困難,保持熱愛,在莘莘學子面前,他傳道解惑,不拘一格。他是江億平,我校信息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農業信息分析與預測,數據驅動的系統優化與決策方面研究。他将自己的科研經驗與教學實際有機地結合到一起,教書、科研兩不相誤,不僅在科研方面碩果累累,在學生群體中也備受贊譽。對于新時代的學生,他懷揣信心,飽含期望。
受其難,獲其益,擇而無悔
“我也是從學生時代走來的,這一路的經曆十分漫長”,江億平從中國出發,輾轉德國、新加坡、加拿大,最後回到故土,紮下根來。他同普通學子一樣,從本科生一路前行,攀越學術之路上一個又一個的高峰,時至今日仍未停歇。
在如今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壓力,江億平在他的學業生涯中,也同樣經曆了這些。面對這種壓力,他給出了一種方法:壓力的轉移——“人的成長當中壓力是不可避免的,一時解決不了,不代表永遠解決不了。”他說,我們在遇到無法解決的壓力時,可以先把他擱置在一邊,要先保求我們精神的健康,等到自己的能力足夠了,或是自身的想法發生變化,再面對這份壓力,就能夠泰然處之,找到解決的辦法了。
江億平認為學習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熱愛,有毅力。學生們走在學業道路上,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枯燥的課程,我們不應、也無法逃避,選擇對待才能成長。
當下許多學生雖踏足學業道路,但往往為社會壓力所裹挾,進而對自身的專業存在着偏見。面對這種情形,江億平給出了自己的見解:“存在即是合理。”我們選擇的專業,各自有着存在的意義,盡管那些困難是客觀存在的,但學生們應做到擇而無悔,努力探索,獲得由内自外的内驅力,享受這精神修煉與成長的過程。
SRT——學生與老師間的溝通渠道
“一方面通過學生們之間的一種組隊,他跟一線的老師,通過這個渠道能夠建立很好的一個私下的交流的平台和渠道。二則他自己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跟老師進行充分的交流,他的個人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江億平認為老師應當和學生互相交流,SRT(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給予了這樣的渠道,讓老師能夠更貼切地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
“嚴謹、積極而熱愛”——江億平談到那些印象深刻的學生時,給出了這樣的評價。作為SRT指導老師,在漫長的教學生涯中,他在這種小組式的科研培養中親身接觸到了許多優秀的學生。這些學生在自己的學業道路上找到了自己的目标,追求個人能力的成長和發展,去往諸多名校深造,開啟了他們人生的又一個階段。
以研促教,研教融合
“山川一色,渾然一體”——江億平将科研與教學融合在一起,将之作為一份理念而踐行。他談到,“本科生的教育階段是比較基礎的,為了開闊他們的視野,一定要讓本科生知道我們在幹什麼”,他認為,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每一份理論方法,與我們的專業都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老師要在此處打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專業知識的傳授總是枯燥的,研究則可以幫助學生紮根于實踐中去。江億平說“研究,是挖掘這個行業或實踐需求中的問題,并用我們專業的知識去解決。”于是,江億平在教學時将理論與方法結合起來,讓學生們從課堂走向實踐,引起他們的興趣,并播種下知識的種子。
在數年的教學中,江億平帶出了許許多多優秀的本科生、研究生,桃李滿天下,在數年的科研中,江億平将自身投入到科學研究中去,産出一篇又一篇的優越成果。當被問到——是想做一個卓越的科研工作者,還是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江億平回答道:“我可能更多的還是一個教育工作者。但這兩者是不矛盾的。”秉持着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如果老師能夠将教學完成的很好,那就必然會将當下的前沿熱點或是科研中心引入到課堂中來,而要想有參與并發現這兩點,就必然是一位卓越的科研工作者。
森林與兔子——因材施教
“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老師對他們的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為詳細地解釋這句話,江億平做出了這樣的比喻:對于本科生來說,他們面對的一片森林,老師不僅告訴他們森林裡有兔子,還要帶他們去抓住兔子。對于研究生來說,隻知道這裡有一篇森林,森林裡有兔子,但老師并不會幫助他們抓兔子,他們需要自己去抓。而博士生,所面對的就隻是一篇森林,裡面是否有兔子沒有人知道。
森林與兔子,這就是三個不同階段的學生所要研究的領域與成果。即,本科生既要教方法,也要教他手把手的實踐,而研究生、博士生則要有獨立的科研精神,并且這份科研精神需要層層遞升。江億平認為這就是不同階段教育各自的側重點,老師要教給本科生足夠紮實的專業知識和理論體系,對于研究生則讓他們去追随當下的科研前沿與熱點。
平凡與偉大
“成就偉大,不僅僅靠一時的激情,更要靠堅持不斷的勤奮和努力,有時,隻有平凡才能打破枷鎖”,江億平說,“每一條路有每一條路的風景”,人生時刻都有無數種選擇,他們擺在我們面前,我們隻能選擇一條道路并走下去。選擇了這條道路,就不要再後悔,我們将在其中收獲成長,在我們人生中的很多時候,把一件平凡的事情,甚至是不感興趣的事情做好,這本身就是一種偉大。我們要有這樣的品格和毅力,去完成這樣的偉大的事業。
江億平對當代學生的發展十分關切,他寓研于教,作為一名高校教師,他願将這樣的理念一直貫徹下去,他也希望當代學生能夠茁壯成長,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