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24年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名單公布,學院獲批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立項2項,其中,一般項目1項;青年項目1項。立項信息詳見下文。
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般項目
項目負責人:劉浏

項目名稱:《二十四史》人物知識圖譜構建與應用研究
領域方向:數字人文
項目簡介:
古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是中華民族共同曆史記憶的寶庫。數字人文作為古籍研究在新時代創造性内容挖掘與創新性成果轉化的重要方向,其核心技術着力點在于以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為前沿的文本知識挖掘,以及以知識圖譜為基礎的數字資源構建。《二十四史》作為史書涵蓋了中華文明史中最主要的時間段,是古代曆史知識主要來源,作為古代典籍也有較優質的版本可供參閱。人物作為文化思想的表達者、曆史事件的參與者、社會發展的推動者,承載着古籍中的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構建以人物為線索的知識圖譜對于串聯曆史事件、思想傳承、社會發展來說具有重要的資源價值。從當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來看,大語言模型成為語言表示和生成的核心,而知識圖譜則作為解決大語言模型幻覺問題的重要環節。
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青年項目
項目負責人:張衛

項目名稱:曆代經典詩作隐喻的跨語言知識組織及應用研究
領域方向:數字人文與知識組織
項目簡介:
新時代下,習近平總書記通過活用形象隐喻、俗文俚語、詩文古語建構大國外交話語體系,并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以曆代經典詩作隐喻的跨語言知識揭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内涵并驅動其邁向國際舞台,對于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弘揚好中國精神具有重要意義。當下,經典詩作與英譯文獻離散形态分布、語言時代差異、線性内容呈現等信息交流障礙造成隐喻知識單元的語義數據鴻溝與語種信息孤島。本項目将綜合情報學、語言學、文獻學理論方法,從“曆時性-經典化-跨語言”三位一體層面構建詩歌隐喻知識庫,實現詩歌隐喻内涵的知識組織與文化外譯,為推動曆代文化經典在新時代下由“傳下去”到“走出去”提供知識服務支持。